大家早安
認知心理學專有名詞「同質性干擾」是我在聽洪蘭演講時,她所提到的一個名詞。
這個名詞解決我這幾年來的困擾。
由於我是一位很重視生活經驗的人,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中。
如果能讓生活經驗豐富,整個生活才會豐富。
追求豐富是人性的最基本需求,
而很多人追求豐富的方式可能是出國旅行、到外地渡假、認識新朋友。
而我追求豐富的方式則是希望在平凡的生活中,就可以抽出時間來做。
這樣就不需要花更多錢、更多時間來處理,日常生活就可以完成豐富的追求。
豐富的另一層面是回憶,能夠回憶起來的生活經驗越多,感觸越深,才是真正的豐富。
可是如果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用相同的方式來渡過,就只會有一樣的回憶。我一直無法理解這是為什麼,現在終於知道是「同質性干擾」的原因。
例如:我每個月會有一二次的時間,是帶午餐到湖邊吃飯,躺著野餐墊上。
因此六個月中會有十二次的野餐經驗,問題來了,在我的回憶中,其實不是十二次,而是少少的二三次。
為什麼??
因為同質性太高,造成我記憶上的干擾,野餐次數比正常的用餐次數算少了。
但野餐次數一多,在大腦中還是自動被歸納為少數幾次有特例才被記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每次在相同湖邊的野餐地點會做部份更換。
來增加經驗和回憶的次數。
這在我輔導國家考試的考生中,常常會遇到相同的情況。
對於閱讀專業科目不夠熟悉的考生、在「分辦細微差異」有困難的考生。
很容易對相似相近、大同小異的專業名詞有困擾。
例如:機率分配有超幾何分配、二項機率分配、pission分配、幾何分配。
同樣是機率分配,差異點、種類、應用方式等等細微的差異。
簡單講,同質性太高,又沒有能力找出差異,最後考出來的題目,沒有辦法用正確的專業知識回答。
如果應用在生活中,應該就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裏,用不同的思維角度來享受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只有不斷的朝這樣努力,才有機會更豐富生活。
工作上的成功故然重要,但生活上的成功更重要,為什麼??因為工作一天只有八小時,只能做到六十五歲。但生活是一輩子,當然生活比較重要。
不是嗎??
留言
張貼留言
看過可以簽名,有意見可以表達。不喜歡我寫的內容,可以用立可白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