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現實吧!台灣求職者你真的就值這個價?!

為什麼台灣的工資越來越低??一位高雄來桃園工作的朋友,他說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弟妹出去工作,起薪不到二萬元。比十年前他出去工作的三萬元低太多太多。
以前準備二技和插大考試的時候,準備的考試科目有總體經濟和個體經濟。
那時候,我就覺悟到,大多數的勞工薪資結構是受到勞動供給需求的影響,才決定勞工薪資。
而這影響勞動供需曲線的因素,多到是個人、中小企業、大企業、政黨、國家所無法一力掌控的。
瞭解現實,個人要力求改變、用自己和團隊的力量,
獲取更高的社會利益和團隊營收。
才是正確的王道。

分享在我個人的網誌上,其實我真正想講的事,經濟太複雜,決定工資的因素太多,不是個人或是政黨可以用一己之力影響的。
所以我覺得,考上公職,有一定程度的薪資保障,己經很符合80%以上的勞工需求。有時候,我會覺得,公職的福利和收入,是過去工業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產物。
而現在更驅向全球經濟、資訊時代、網路時代,收入高的人只會越來越高,收入低的人,當然也就越來越低,差異點是來自於資產的建置程度,勞工只能看到收入,富人會看到資產建置,當資產一詞,對於勞工而言,太過於抽象。
建立資產又是聰明、有想法、有遠見的人所從事的行為。
這樣的人又是少數人中的少數人。也因此,富者必然越富,無法改變。
也因為有這樣的認知。
某種程度上,我滿支持樂園主義的觀念,讓人們從工作中解放,從事自己願意從事的感興趣工作,不為工資活口,進而發揮人性中最深層的心智力量。


http://share.inside.com.tw/posts/11659?ref=sidebar

承認現實吧!台灣求職者你真的就值這個價?!

匿名 於 大約 24 小時前發佈
筆名:我是老闆另一面
筆者在寫這篇文章時候十分痛心,但又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社會大眾已經自我安慰到一種麻木的情況,大多數人把問題的根源全部都用簡單的二元論方法解釋,或者面對目前台灣薪資倒退情況都歸咎於無能政府或是萬惡的資方,因此本人想以一介草民透過網路就幾個方面來闡述一點拙見。


仇富與階級對抗 並不會讓窮人更富有
似乎大多數目前7年級或8年級生面對的薪資與就業問題都是這些少數既得利益者造成,或者是所謂世代之間剝削、權貴剝奪利益、企業財團分贓造成,正所謂老屁股們站著位子不放、中生代沒辦法上位、年輕人沒有機會。沒錯,這問題是存在,也老早就存在,許多世界上其他更不民主的國家存在的利益結構更加可怕,噁心程度絕對更勝於台灣,世界上許多已開發國家、未開發國家同樣也在面對這種貧富不均拉大的社會問題,台灣絕對不是特例。而我更想說的是,那些大企業老闆和財團,他們本身就是以利益在經營公司的,賺錢獲利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只要不是像某某無良賣油的公司賺黑心錢),而在組織內本來就是階層架構,總會有上頭的人承擔比較多壓力但是賺得多,別看上頭的人領爽爽沒幹事情,只是你在享受的時候沒看到上頭的人辛苦的一面而已(或者是他上輩子很積陰德,不然為何不是你投胎天龍國),總之大部分勞工階層不應該老想著自己是被剝削的一方,既然在的是一個自由經濟跟資本主義的社會,怎麼又期盼樣樣的像是社會或共產主義環境下的均等呢?至少說現在這個社會,只要你很肯努力,翻身的機會絕對遠遠比專制時代或是更古早的奴隸時代強多了,有何好抱怨仇富的?


搶你飯碗的不是台灣人
台灣本來一直就是比較親美親日的(別跟我說不是,大多數人就是這樣),經過經濟起飛成為輝煌的四小龍時代,全民心態自然覺得更嚮往歐美或日本等先進國家(早年還沒把韓國放眼裡呢),可是說到底弱國無外交,早年靠著老一輩的辛勤勞動、誠懇踏實,還是存下了一筆不錯的積蓄,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台灣製造業與代工產業在事業大放異彩,走到哪受到尊重不是你的文化、技術、品牌,而是因為口袋麥可麥可,就像一袋袋會移動的鈔票,當然國際社會肯定會比較"重視"這個小地方的存在,因此被稱為"奇蹟"也就是理所當然了!(本來就不看好你這小島嘛)。可是現在,老一輩的創業家、企業家年長了,一來產業轉型失敗,二來政府搖擺不定,三來年輕一代接棒不力,這幾十年來在各行各業似乎都面臨類似相同的問題,媒體天天都在抱問題、找問題和創造一堆不是解決方案的解決方案,但是真的能夠對症下藥嗎?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這樣的問題實在太過複雜,應該留給產官學先進去共思妙計。但我站在一介草民的角度感覺,以前台灣人的氣勢都是喊全球第一、銷售歐美、技術領先亞洲之類的,好像很吹牛但是似乎還真的可以做出點樣子來,近10年來從媒體上鼓勵的創業不是開咖啡店或是成功賣雞排的傳奇故事(難怪郭董要罵,但網友就會看標題狂噓了),不然就是靠投資買房賺得第一桶金,台灣人只想跟台灣人比較,好像我們的世界全都是台灣人在相互競爭,可是在這個3萬6000平方公里、人口2千3000萬的小島上,到底大家還想創造出多少全國第一或是全島第一呢?在這個台灣人自己拼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忽然你看不起的敵人南韓經濟實力與文化輸出等方面超越台灣後,我們只能說他們用跆拳道小動作勝利要抵制他們(可是人家東西賣全球阿),至於香港、新加坡就不需要說了,本來就沒有機會勝利(這時代使命交給柯P來煩惱了),難道各位沒有想到東南亞其他國家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這些國家會狠狠超過台灣嗎?等到那個時候台灣的朋友們去國外打工旅遊將會更加方便普及了,雖然有點酸酸的,但確實就是這麼酸阿!這話不是我危言聳聽喔,你看商周也有這樣寫,參閱《比22K還嚴重! 台灣人「低薪」的關鍵報告


薪資合理不合理 市場決定大半了
可口可樂一罐29台幣,你說貴還是便宜?那要看這可樂在哪裡賣!你把同樣一罐可樂放在美國超市上,就是三倍價錢也很正常,但想看看90元的可樂如果在小7上架,你會不會馬上拍照上傳PTT或FB罵廠商搶劫?我跟你說一定會很多人拍照上傳,速度跟地震文差不多!回到問題,可樂還是可樂阿,放不同地方不同價格就是物價差異和收入水準的關係嘛!就像同樣一樣的工程師,在台灣的薪資待遇跟美國的薪資待遇天差地遠也是很理所當然的(當然不能把人跟可樂相比,只是想簡化一點說明而已)。換句話說,你如果不滿意台灣的薪資待遇,真的認為自己被超級嚴重低估剝削了,那應該你的Linked.in打開馬上就要有國外的獵頭把你挖走了,以比較理想的經濟學理論來說市場機制會讓供需雙方回到一個"均衡價格",但人才市場本身因為不是的資訊對稱的,也因此產生一些高低差別,加上人才本身又沒辦法被量化,也會產生一些誤差,所以我們並不要去期待有一個所謂"完美的衡量薪資待遇方程式",而是在一個合理的區間更多去追求價值的實現,並且同時又不忘關注更多國外市場的一些資訊確保自己不被邊緣化,有時間抱怨不如花時間提昇自己的能力。(我真的是想傳達正能量...)


選公司比起選學校更重要
在台灣有舉世無雙高的升學率的條件下,大家想必都選過學校,選學校大家就很慎重,就會去打聽哪些學校好?將來出路好?(我只的是你分數還可以有得選擇的情況下喔),畢竟大學一待"正常來講"就是四年,好的學校將來同學發展的前景看好的機率也比較高,是吧?!公司比起這個更難而且更重要,因為:
1. 求職工作的時間占你人生的比例,遠遠超過求學期間
2. 前幾份工作的好壞很容易決定你將來後半輩子的幸福與否(跟選老公老婆一樣)
3. 找工作更強求緣份,你能力、資歷、經歷就算到了,剛好沒這個缺你也無緣份
4. 公司數量遠遠多鍋於學校,職缺職能也比系所來得多,更讓人難以選擇因此更要慎重
5. 最重要的是,選公司還得看產業和未來前景,你必須將眼光放得更遠更準(選好公司絕對不會讓你有走上街頭的一天)


可是我也不是做人力資源的,也不是要來幫人才網站推薦什麼的,我要說的是台灣目前主力產業電子產業似乎也是愈來愈辛苦,下一波接棒的主力產業也似乎看不出個領頭羊,政府鼓吹的文創、設計、電影、網路等等產業好像也是還在萌芽辛苦茁壯階段(還是已經死了?),我個人認為是不用期待未來台灣的台積電、宏達電、鴻海了,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對於我們7年級以後的人來說,這樣的傳奇就讓他留在我們父輩和輝煌的歷史裡面,而我們應該更想著如何建立新世代的一些可能性,無論你想自己創業也好、想要進入跨國公司擔任高管也行、想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人才,那也請先自己從外部角度看自身的競爭力,說到底我不認為台灣人缺乏狼性(為何一定要有狼性?!你不是狼當一支很受寵愛高貴的羊價值也可以很高吧?),而是台灣人大部分找不清楚自己的"適性",自己該是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沒弄明白,看到別人很好就跟著去一窩風的跟風,其實還是找不到自身定位。我們7年級以後的人,非常習慣網路的環境,本身就是網路原生一代,其實有太多太多產業可以結合網路放大效果了(例如,你覺得我寫得不錯,就會幫我轉發,你覺得我寫很爛,也會用力罵我!),這種東西我們老爸老媽們都看不懂阿,就要用新的工具玩出新的把戲,同時我們還應該要繼承父輩以前的"勤肯質樸"、"腳踏實地"和"堅毅不拔"的討海精神,四處征戰全球才能讓世界看到台灣(不是躲在台灣跟台灣人說世界看到我們了耶!我們有N多個台灣之光!),努力用心選擇一個好的企業做個三年五年,不要一直想著跳槽累積身價這種短視的小聰明,我們才能真正累積專業和經驗。


不是你在看薪資行情 企業相互也在看
你在乎自己的薪資,政府也在乎(官方和選前說法),企業們也在乎,因為他們也想爭取好人才去打敗對手,但問題是以往資方比較佔上風,勞方感覺上一直都比較被動弱勢,那也是長期以來台灣企業比較不把人才作為投資而是當做消費品導致,可是隨著國際化競爭後,遲早資方會逐漸醒悟,如果要活下去不得不開始重視人才,不然將來一定是被外來企業KO或是被外來企業挖走人才。現在大部分企業應該也都會使用"數字"的人力網站,但現在本人的朋友開始也很多透過Linked.in、PTT、Inside Job Board、Facebook大神等等找工作,另外一方面還有揭露22K的粉絲頁(原本揭露22K網站似乎關了,好像改版中),都至少讓部分壓榨勞工的企業被點名出來,至少給資方施加一些輿論上的壓力,因此公司企業接下來一定也會慢慢調整薪資結構,但也意味可能用人不見得會太過倉促,甚至縮減員等等措施,企業因為競爭也相對給出市場上他們認為合理的待遇,求職者應該在更加勇於表達自己能力、對公司期待與給予公司承諾的態度,不然就像我面試一些新鮮人通常都很不自信的說:"我沒太多經驗,但是我很肯學習...",在這種情況我都會覺得我們並不是開補習班的,公司培育人才是裡所當然,但絕對不是請人的第一原則,更多情況還是希望人才能夠產出更大的貢獻,直到公司不得不用你的情況就是你說話了!(我不是教你要抓公司小辮子啦!拿實力說話才是王道!)。另外也可以關注一些新興網路產業,特別是那些有拿到投資的公司,通常這些公司都是會進入高速發展期而需要各種人才,近幾年拿到投資的網路公司曝光的機會真的比起幾年前多很多,像是被韓國Line收購的Whoscall、被美國VC投資的活動通Accupass、被日本VC投資的WritePath、在台灣被投資的iFit愛瘦身LIVEHouse.in等等...也都這大半年來周遭網路朋友談論比較多的話題,這些公司都有著比較新的經營理念與獨到模式,給予的待遇或者成就感應該比你進入一些傳統企業會好很多(我不可能待過所有公司,別來問我他們薪資),當然我只是例舉出這些網路創業公司,也相信會有許多更好的公司等待大家發掘出來,問題是這個產業與這些公司到底能夠持續多久?是否會有其他更好的產業適合我們新一代年輕人投入,大家見仁見智,但是我相信未來新興產業不一定是需要很重資產、很大投入的規模化產業,比規模這件事絕對不是台灣的優勢,中小企業本來就是台灣旺盛的原動力,投入這樣的產業去闖出一片天絕對比起一窩蜂進入大公司來得更加挑戰,也只有你自己把自己放在更大的市場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價碼是符合的,畢竟目前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也不可能期望一些小公司的改變能夠撼動整個市場,更不能期待政府會有良方解決問題,回歸勞動人口能力和競爭力是每一個小老百姓能做的唯一事情,想看看如果台灣求職者們你們不願意彎下腰從小做起苦幹時幹、也不願意走出去闖闖更大的世界,那麼現在這樣的待遇對你來說也就是剛好而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