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
上午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 "殘酷教育",我也走進了幼兒園。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 。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衣服穿多了易感冒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 。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
走進活動室,只見?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歲的喬安娜在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 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溫和地說:"托尼,你剛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你覺得很委屈對不對? 可是你是小男子漢,難道還沒有哭夠嗎?"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佈告欄上貼滿了"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 "。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寫報告嗎?" 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佈告欄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 "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我說,"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拼圖、合辦聚會等,讓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 ,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能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午餐時間有 3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 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